[发布时间]: 2010年10月12日 | |||
| |||
[责任编辑]: 上海交大新闻网 | |||
“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模式”——这个看上去十分宏大的命题,成为昨天出席“一流大学系列研讨会暨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2010”的校长们必须回答的难题。 从1998年中国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至今,10多年来,推动大学发展的动作始终不断,其中去年中国顶尖大学联合成立C9联盟,希望通过跨越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今年“985计划”三期明确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投资大幅度提升等举措,都引起了很大反响。昨天在复旦大学出席研讨会的,是中国9所最有希望迈进世界一流行列的大学校长。在他们看来,中国大学的不少办学指标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所谓“形似容易神似难”,面对“神似”的难题,中国大学迫切需要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一流大学建设模式。 一流大学两大难题:师资和学生培养 “中科大已经连续三年没有完成国家的公派出国计划了。因为年轻人都不愿意去,他们觉得出国学习一年很辛苦,还要耽误在国内做的事。要知道,中科大的老师80%年龄在40岁以下,支撑他们今后发展的学术研究动力真是令人担忧。”中科大校长侯建国谈起一流大学建设,十分忧虑。 培养杰出的学生和青年教师,并且为社会做出杰出的贡献,被公认为一流大学的三大特点。但是在人才培养上,校长们对高校的现状并不满意,尤其是对大学以人才培养为本和大学的师资发展,校长们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教授展示了一张网状图表,是清华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一些指标的对比。对比显示,两校只在总的办学经费和科研经费上因为差距比较远而不可比,其他指标都处于可比状态,有些指标清华大学甚至还超过了麻省理工学院。但袁驷教授并不认为这样一张图表就说明清华大学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了——“一流大学形似容易,神似难”。因为世界上任何一所一流大学最重要的贡献,是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才,处于百年之交的清华大学,从去年到今年开了整整一年的教育工作研讨会,才形成了最终的成果,那就是——“再次确定了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而且要坚守百年不动摇。” 除了大学以育人为本的观念,即使是在师资队伍上,绝对差距也是目前所有高校都应该意识到的。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称,我国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最大、最核心的差距,是师资队伍。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师资队伍结构都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如美国顶尖大学大都有大规模、高水平的专职科研队伍。2009年MIT的专职科研人员达到1722人,与专任教师之比是1.1∶1,斯坦福大学的专职科研人员是2624人,与专任教师比是1.34∶1,师资队伍的多样性可以丰富校园的创新氛围。而国内的研究型大学现在还纠结于教学型的师资还是研究型的师资,根本无法做到像国外一流高校那样具备丰富的师资队伍。 去行政化:应该先从院系内部解决 现在的中国大学里,院系领导动不动就是处级副处级干部,根本无法体现学术权力,也没有办法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自由的学术环境。面对大学去行政化的种种诟病,西安交大校长郑南宁教授昨天直接向校长们“问责”:“如果行政化是大学不发展的阻碍,校长们完全可以在内部先去行政化,至少院系的学术领导首先要恢复学术权力。” 他认为,去行政化的关键在大学内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取决于这个学校自身制定的规章制度,例如对教师不能计划和量化、对学生不能有效管理与监督。郑南宁说:“大学整天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如果大学自身没有独立思考,又怎么可能培养具有独立思考的一代呢?校长们还是多从校内体制的改革做起吧,这样才有可能保护学术自由。” 而在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眼里,中国大学要建一流大学,最重要的是不能把后发优势变成后发劣势。因为中国大学本来就是照搬了美国模式,不断对现有问题进行改变,依照的依然是美国模式,但是中国原有的文化并没有很好地传承。这就意味着很多评价指标的根来源于西方,却没有与我们文化中最优秀的东西相结合,最终导致我们独创了一些比较落后的评价方式。杨玉良认为,本该根据人的成长规律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旦异化为空洞的工具,培养的学生将很难有所创新,而这样的大学更不可能追求一流。大学的两大使命就是探索未知世界和传承社会文明,传承社会文明对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中国的大学应该是独立自主的大学,而且应该是坚守和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大学。 大学培养模式:不能与人性化相悖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给大家讲了个故事:“我们有一个教师在荷兰一所大学做助教,帮助荷兰的教授解答问题,学生提了一个问题,我们的教师直接把解题的方法告诉他。荷兰教授发现后,把他叫到办公室批评了一顿。他说,把答案告诉学生的老师不是合格的老师,即便是透露方法也不行。” 尽快扩大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尝试在C9联盟内开放大学研究生的招生自主权,让学生从应试中解放出来,成为校长们关注的问题。因为校长们都发现,现在学生的培养都是“圈养”,学校往往局限于自己勾画的社会模型培养学生——当我们认为学生各项指标都满足要求的时候,学生走向社会后却发现不行。 “我们的学生花费在数理基础课的时间多,但花在需要解决的数学、物理问题上的时间要比加州理工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的学生少得多。”中科大校长侯建国提议,大学要尽快改变与人性化相悖的培养模式,因为现在学生的培养完全人为地把学生和社会隔离开来,这样伤害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还有学生的心理。他们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社会的理想。这种与人性化相悖的培养模式根本不是一流大学所具备的。 文汇报 2010.10.11 第08版 | |||
[作者]: 记者 姜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