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继续教育部分
发布时间:2010-09-07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上海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创新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制定《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序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教育,关系着每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创新进步的源泉,教育成就未来。上海教育虽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理念、服务、质量、体制等方面还不能很好适应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重“育分”、轻育人现象普遍存在,人才培养模式尚不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教育投入总体不足,政府统筹指导能力还不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存在着较大差距;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学校办学自主权尚未很好落实;知识创新和知识服务能力较弱,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与城市的功能定位不相适应。

   近一段时期,知识竞争和创新驱动发展仍然是世界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上海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将更加迫切,对教育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诉求也更趋多元和多样。未来上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以育人为本,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就是要求未来上海的教育,更好地公平惠及所有学生。

一、总体战略

指导思想:上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施国家战略,推动上海“四个率先”、加快“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更强大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知识服务。

总体目标:2020年,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每一个人的发展潜能得到激发,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主要标志是:

——形成终身学习的教育新体系。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和全社会得到广泛确立,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学校与社会、家庭横向沟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同发展,全社会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人人学会终身学习,终身享有教育机会。

——形成激发受教育者发展潜能的教育新模式。教育的选择性进一步扩大,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能力和创新技能显著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各类教育广泛应用,整个教育体现和谐、灵活、多样的特点,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形成多元开放的教育新格局。政府教育公共服务更加完善,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更加紧密,区域教育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教育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教育活力和教育效益不断增强。

——形成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新布局。教育发展与人口的总量、结构变化相适应,与经济结构调整相衔接,与城市功能定位布局相匹配,教育资源配置向最需要的地方倾斜,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战略部署: 根据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要聚焦重大战略主题,全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二、重点任务

    2010年,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任务是:紧紧围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凸显各级各类教育的育人功能,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教育开放和推进教育信息化为重要支撑,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继续教育:为成人发展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智慧源泉

    教育是满足社会个体终身发展需求、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为所有成年人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增强他们适应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能力,让学习更便捷、更愉快、更有意义。

发展多层次、高质量的教育培训。依托国家和市级研发中心、博士后创新基地等,推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联手组建继续教育基地。在金融、贸易、航运等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提高各类专业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加强高技能人才教育和培训,加快开发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培训项目,落实员工持证上岗和在岗培训制度,强化一线员工特别是中青年员工的岗位培训。

    努力满足社会个体多方面的学习需求。建立广覆盖、多形式、更便捷的社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农村教育、老年教育和妇女教育,积极开展与市民社会生活、休闲娱乐、文化体育、医疗保健密切相关、灵活多样的各种教育活动,丰富个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实施市民终身学习促进工程,鼓励各级政府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为社会提供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新闻媒体的社会教育职能。加强郊区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按照郊区产业布点要求,加强农村教育,拓展郊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农村建设创业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培训,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积极提供经费和物质支持,完善相关优惠政策。

    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学科、研究、设施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立现代开放大学,构建开放式继续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取消成人高等教育统一入学考试,建立宽进严出的成人入学制度。普通高等学校要逐步将继续教育融入学校全日制教学体系,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教学模式改革。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建立劳动者培训个人账户,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完善培训补贴政策,探索实施在职人员带薪继续教育假制度。建立多部门组成的上海市促进终身学习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市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重大项目

    依据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和任务,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从2010年到2012年启动实施十项教育综合改革重点试验项目和十项重点发展项目:

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试验

率先建立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重点探索:促进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教育之间的衔接和融合,建立“学分银行”,实施“学分互认”;健全管理协调体制,完善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发展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机制。

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提升和整合各类教育信息化学习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打造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构建21世纪城市泛在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

建设“上海学习网”(申学网)。融合各类学习网站、学习平台及学习资源,为市民提供在线学习、全网智能搜索、个性化学习推荐、终身学习档案等全方位、个性化的终身学习服务。使市民能通过互联网、移动电话、IPTV、数字电视、卫星等多个通道快速访问学习资源,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泛在学习需求。

    推进上海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建设。在上海教育资源库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内容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学习素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等数字化学习资源库。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行业分别建设免费的专业性公共教育网络资源库,鼓励社会积极参与教育资源网络的建设,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学生课外学习和市民终身学习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源。

加强上海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支持泛在学习的电信级数据存储与数据流通中心,系统提供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信息监控,完善教育资源和软件的质量评测。建立一支经验丰富、高素质的技术和教师服务队伍,实现“市、区、学校”的三级服务体系与保障机制。

市民终身学习促进工程

    提升和整合各类教育学习资源,优化市民终身学习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为市民提供便捷、丰富、可选择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

完善市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建设18个区(县)社区学院,继续推进街(镇)成人学校和社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建设3000个标准化居(村)委居民学习点,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三级学校网络,形成“教育进社区,学习到家门”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建设上海开放大学。以上海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为基础,整合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学院、高等学校网络学院、独立设置成人高等学校等教育资源,构建上海开放大学。在现有终身教育资源库的基础上,再集中开发1万门网络学习课件、1000门终身教育特色课程。

建设进城务工人员技能文化培训网络。设立政府资助、企业参与的免费技能培训点,增强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岗位竞争力。设立专项奖励和资助资金,鼓励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学习和技能培训。开发一批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学习的课程教材和网络教学课件,建设一支以教师、技术人员志愿者为主体的教师队伍。

    加强老年教育建设。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需要,推进市和区(县)老年教育机构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学习交流环境。改善市老年大学教育设施,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探索建设若干所养教结合的老年教育中心。

10个示范性学农教育基地